刘秘书 > 心得 >

优秀的传统节日文化心得体会

时间: 奕玲 心得

在中华传统节日当中,很多人最喜欢除夕夜了。除夕之夜,家人团聚,吃一顿丰盛的年夜饭,说说笑笑直到天亮。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优秀的传统节日文化心得体会个人7篇,欢迎大家阅读转发!

优秀的传统节日文化心得体会

优秀的传统节日文化心得体会(精选篇1)

我们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,有许多特别的传统节日,它们都有着不同的意义。

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,它大约始于周代,已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了。清明节气一到,气温升高了是春耕春种的好节气,俗话说“清明前后,种瓜种豆”,农民根据清明节气,开始农耕播种。清明时节接近寒食,民间禁火扫墓,渐渐的合二为一,寒食也为清明的别称,此时不动烟火只吃凉食。

清明节的活动挺多。随着社会经济发展,人们仍然延续过清明习俗。长辈们带着自己的孩子给先人扫墓以祭祀聊有怀念之意。祭祀前准备祭祀物品:水果、酒、糕点、鲜花等等。来到墓前先摆放物品,然后焚烧纸钱。子孙们都要叩拜跪拜,说一些保佑的话,讲述一些家庭琐事,有的带着铲子,铲一些新土盖在墓旁的小树上。通过各种方式纪念已故的亲人,对晚辈也起了教育文化传承的目的。

悠久的历史,丰富的文化,这是值得我们每个人骄傲的。

优秀的传统节日文化心得体会(精选篇2)

本课教学以读为主,读中感悟。第一次指导学生朗读这首诗歌的时候,就觉得孩子们读得比较有感情,问他们为什么喜欢读,他们说,这首诗歌很好读。我让他们再读读每一行诗的最后一个字。孩子们立刻两眼放光,说有些字是押韵的。

在读第一节的时候,我先让他们自己感受文字,用朗读表达自己的感受。孩子们读得十分投入,他们就像一只只快乐的小鸟,享受着大自然,享受着明媚的春光。课堂气氛异常活跃。但读到课文的后半部分,孩子们就不太会理解了。如:“它们都说有了我们,可爱的祖国就更有希望。”“感谢亲爱的祖国,让我们健康地成长。我们像小鸟一样,等身上的羽毛长丰满,就勇敢地向着高空飞翔,飞向我们的理想。”这些句子在交流的时候基本上交流不起来,孩子们还不懂得个人与祖国的关系,还不懂得我们的幸福与祖国的和平繁荣是息息相关的,也不知道他们是祖国的未来,祖国的将来要靠他们来建设。这可能对于这么小的孩子来说确实是有点陌生,这些离他们的生活经验太远了,所以我就干脆告诉他们了。为了让我的灌输有些力量,我利用了一些资料(见调整),结果他们仿佛有所感悟似的,朗读时表达出了自豪和幸福的感情。再让他们说说自己的理想时,他们就各抒己见,十分活跃了。

优秀的传统节日文化心得体会(精选篇3)

一、创设各种情境,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:

兴趣是最好的老师,这句话一点不假。有了学习的兴趣,课堂教学就成功了一半。在这节课上,我利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,如表演读,背诵;让学生随着《快乐的节日》歌曲唱歌、做动作;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快乐的心情等情景的创设,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。

二、注重指导学习方法,提高学生自主参与能力:

在自学自己喜欢的小节时,我提出以下要求:第一让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,能够顺利地进行学习活动;第二让学生学会自学的方法,是一个学法的指导。在学文时,穿插了说话的训练和词语的积累,学生说了很多的好句子:我听见河水哗啦啦地流着。小树向我们招手。小草向我们点头。星星在眨眼睛。太阳向我们微笑……在快乐的氛围中发散学生的思维,开阔他们的想象空间,从知识、能力方面进行学习。我还提供学生在全班交流的机会,让学生在交流中互相启发,也倾听到别人的想法。

优秀的传统节日文化心得体会(精选篇4)

传统节日是国人民俗生活的重要组成。近些年,所谓洋节冲击下本土节日的危机,已经成为中国公共话语的一部分。面对节日的传承,经常浮现在公众视野中的,往往是两种声音,占主流的,是大声疾呼,保卫某某节,对节俗的流失痛心疾首,指导人们去如何生活。还有一种声音,是辩说每个人都有权按自己愿意的方式过自己的节日,有人喜欢热闹,有人喜欢宁静,有人玩传统,有人闹新潮,这是生活的'自由。笔者认为,在我们面对传统节日时,不能为捍卫传统而捍卫传统,比如有些本来已经废弃的民俗事象没有必要再去做翻案文章,但同时,面对我们自身的心理需求,也应该去适当的表述一份“节日理想”,让人们去理解和认可。

节日习俗知识只是一种载体。通过它们,实际上是在弘扬一种情感和精神。比如,春节让我们感念家庭的和睦与温暖,清明让我们去怀念亲人,端午让我们去关爱生命、热爱国家,七夕让我们欣赏爱情,重阳让我们尊重老人,甚至西方的节日圣诞节也会给我们个体狂欢的机会,并懂得去尊重他者的文化。节日都是一个提示,提示我们去热爱生活,善意的对待自己和他人。

节日是一个社会重申自己的价值的时刻。这种重申,不仅仅是国家意义上的,不是政府办一个文化节之类,就可以是继承传统了。它更需要每个人的积极参与。当你通过这个节日表达了自己的情感价值,这个节日也就变成了你自己的了。这样,这才是你的节日,而不是你的假日。

真正伟大的传统,是人的传统,是具有开放精神的传统。人类千百年来的努力,不过是建立一种关乎人类幸福与自由的人的传统。因此,我们既要敢于面对过去、不遗余力地打捞历史记忆,又要敢于面向未来,倾情打造一个生龙活虎的社会。我们对传统节日的保护和弘扬,一方面要通过遗产化、博物馆化保存集体记忆,另一方面也要重视对于节日中价值观的传递。通过节日去表达每个人的人生理想,使社会大众在特定的时空中能够更充分地拥抱生活,感念生活,认真生活!

优秀的传统节日文化心得体会(精选篇5)

春节又称元日、元旦、无正、元辰、元朔、岁旦、岁首、岁朝、新正、首祚、三元或年、过年,为夏历新年的第一天。由于历法不同,各代岁首之日不尽一致:夏代为正月初一,商代为十二月初一,周代为十一月初一,秦代为十月初一,汉武帝时又恢复到正月初一,并延续至今。

“春节”,各代所指也有区别。汉代指立春这一天,南北朝指整个春季,到了近代才指正月初一。它是我国历史最悠久、活动内容最丰富、礼仪最隆重、场景最壮观、食品最精致的一个传统节日,全国56个民族中的53个(除去藏、白、傣族)都要举行盛大的家宴或族宴庆贺,故又称“元日大庆宴”。我调查了春节的民风民俗,内容如下:

了解民风习俗,首先要弄清春节的来历:据史籍记载,春节在唐虞时叫“载”.夏代叫“岁”,商代叫“祀”,周代才叫“年”。“年”的本义指谷物生长周期,谷子一年一热,所以春节一年一次,含有庆丰的寓意。又传,春节起源于原始社会末期的“腊祭”,当时每逢腊尽春来,先民便杀猪宰羊,祭祀神鬼与祖灵,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,免去灾祸。他们用朱砂涂脸,身披鸟羽,唱跳吃喝,热闹非凡。

春节的民风民俗:汉族的春节食俗,一般以吃年糕、饺子、糍粑、汤圆、荷包蛋、大肉九、全鱼、美酒、福橘、苹果、花生、瓜子、糖果、香茗及肴馔为主;并伴有掸扬尘、洗被褥、备年货、贴春联、贴年画、贴剪纸、贴福字、点蜡烛、点旺火、放鞭炮、守岁、给压岁钱、拜年、走亲戚、上祖坟、逛花市、闹社火等众多活动,极尽天伦之乐。如年夜饭,尤为讲究:一是全家务必聚齐,因故未回者必须留一座位和一套餐具,体现团圆之意;二是饭食丰盛,重视“口彩”,把年糕叫“步步高”、饺子叫”万万顺”,酒水叫“长流水”,鸡蛋叫“大元宝”,金鱼叫“年年有余”;这条鱼准看不准吃,名为“看余”,必须留待初一食用.北方无鱼的地区,多是刻条木头鱼替代;三是座次有序,多为祖辈居上。孙辈居中,父辈居下,不分男女老幼,都要饮酒。吃饭时关门闭户,热闹尽兴而止。

通过这一次的调查,让我更加清楚地了解到我们的传统节日——春节,我会倡导身边的人保护和重视我们的传统节日,把让我们的传统文化继承下去。

优秀的传统节日文化心得体会(精选篇6)

今天是腊月二十六,距离除夕已不远了,按照往年的规矩,今天,我们全家得来次《辞旧迎新大扫除》,春节要有新气象嘛!这不,大家都干得热火朝天。

妈妈站在凳子上,伸着手,费力地擦拭着爸爸那些名酒、艺术品,只听“当”的一声响,我一不小心将妈妈放在桌上的“马到成功”的马腿给打断了,老爸一见,便大喊:“哎呦!我的小心肝啊!”边说边轻轻抚摸着那只断了的马腿,“肇事者”我,站在一旁,摸了摸后脑勺,不好意思地吐了吐舌头,说:“老爸,Sorry啦。”老爸看着我,气得气不打一处来。再瞧瞧站在凳子上妈妈,笑得眼泪都出来了,指着我和爸爸说:“你俩父女,搞得跟反动派似的,哈哈哈哈哈哈!”妈妈这一说,说得我很没面子。

为了弥补我对老爸的损失,妈妈分配我去扫地、擦柜子,唉!我只好恭敬不如从命啦!我先去擦柜子,这个妹妹,经常用水彩笔在柜子上完成她的“杰作”,还自称是毕加索传人,害得柜子遍体鳞伤,还很难擦掉。不过我是谁呢,凭借我这聪明的脑瓜,一定能想到办法,我想啊想,绞尽脑汁地想啊想,啊!奶奶以前擦水彩笔是用一块海绵,沾点食用油就干净了,我也来试试吧!我找出一块海绵,倒了点食用油,轻轻一擦,真的擦掉了,看吧,我说我一定能想到办法的!

我家最懒的属爸爸了,瞧!爷爷在六楼给租房子的人介绍、奶奶在厨房清洗、妈妈擦柜子、妹妹和姑姑去购年货、我收拾房间,只有爸爸,埋着头,专心致志在玩手机,哈哈!都是男人怕老婆,果然不错,妈妈走到爸爸身边,温柔细语地说:“玩游戏呢?”爸爸头也不抬应到:“嗯。”“你还敢说嗯啊?马上去洗卫生间!没洗完,别想吃饭!”瞧,老妈露出本性了。可怜的老爸,只能遵命啦!

我家的大扫除应该算得上是别具一格的吧?

优秀的传统节日文化心得体会(精选篇7)

中国传统文化中,过春节人们一直喜欢放鞭炮,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原因。小时候我喜欢放鞭炮,可能是因为那时的生活太枯燥、单调,也可能是因为那时喜欢过春节。缺乏玩具的童年总是对一切总是充满好奇心的,在寒冷而又漫长的冬季,可以走到户外,怀着对新春的企盼,点燃那一枚枚爆竹,在噼啪声中感受那份愉悦和希望。长大了我还喜欢放鞭炮,因为我看重亲情和友情,亲人和朋友们聚在一起,除了叙叙别后的思念,谈谈彼此的生活和感想,我更喜欢呼朋唤友、扶老携幼地到院子里、到空地上放鞭炮,让那呼喊声、惊叫声、欢笑声、吵闹声伴着爆竹声回响在节日的夜空。有了儿子,老公经常出差,我担心儿子长期跟着我,会变得女性化,因此常常带着儿子做一些男孩子的活动,当然少不了放鞭炮了。

今天是春节第一天,吃过晚饭我就招呼大家放鞭炮。儿子看动画片正上瘾,不肯和我们出去,他还抗议地说:“为什么你们大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,我们小孩就必须听你们的,这不公平!”儿子已经是第三次和我说这话了,这大概是从一部电视剧中学来的,我已经和他讲过道理,他听不进去,才八岁的孩子就这样,我也该想办法改变他了。

我们没理睬儿子,就出去放鞭炮了。回来后我们尽力渲染放鞭炮时的乐趣,一下子激发了儿子的热情,执意要去放鞭炮,我告诉他没有鞭炮了,但我们可以看看别人放鞭炮,或者设法买到鞭炮。

当我们下了楼,整个路上全是放鞭炮的人,尤其有许多孩子,一下子吸引了儿子的眼光,此时的他就像是一个穷光蛋,内心一定充满了渴望和羡慕。我询问了儿子可以得到鞭炮的途径。

当我踩到松软的泥土时,我感到春天已经不远了,因为“七九”将至,“七九河开,八-雁来”。虽然渴盼春天已经很久了,可真正探到春天的信息时,惆怅又代替了喜悦,因为我想起了一句话:“鞭炮催人老!”

5264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