刘秘书 > 写作助手 > 心得范文 >

游览心得300字

时间: 新华 心得范文

出了院子,眼前一亮,只见昆明湖水天空阔、旖旎动人,实在是美极了。在雨雾中,远处的十七孔桥迷迷蒙蒙,若隐若现,湖中岛也犹如蓬莱仙岛,显得有些飘渺。我们撑着伞沿着湖边漫步,也有几分情趣。可惜的是大雨磅礴,我们不能泛舟湖上,也没法登上万寿山,只走了颐和园的七分之一,实在太遗憾了。妈妈安慰我:“不要紧,等天晴了,我们再来。”想到下次还要来游玩,我又兴奋起来。走出大门时,我忍不住说了一声:“改天再见!”

游览心得300字篇2

北京颐和园是清朝的皇家园林,是我国保存最完整、最大的皇家园林,也是世界上著名的游览胜地之一。风景秀丽的它,向世人展示着中国皇家园林的美。

一进颐和园的大门,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澄碧如镜的昆明湖。

微风轻轻拂过,湖面漾起了粼粼的波纹。太阳照向湖面,湖面金光闪闪,五光十色,在湖面上,有几艘小船在荡漾,犹如一只只水鸟自由自在地浮在水面,为一望无际的昆明湖平添了几分色彩。湖岸边,争芳斗艳的荷花尽情地绽放,一朵朵的荷花仿佛在说:“快来看看,我美不?”

随着三五成群的游客们走向十七孔桥,十七孔桥的桥头上有一只只栩栩如生的狮子,并且这544只狮子,神态各异,姿态不同,看上去惟妙惟肖,每个桥墩上都雕有瑰丽的图案,这些图案美观大方,十分和谐,就连桥的里面都雕刻的十分古朴。

再往里走,就来到了长廊,长廊总共有一百多间,长廊的柱子上天花板上都刻有古代画家的名画,还有些提诗提词和人物,非常的生动。如果累了,还可以在长椅上休息一下,长廊两旁,百花盛开,粉的似霞,红的似火,黄的似金,绚烂无比,一簇堆在另一簇上,美不胜收……

出了颐和园,我还久久沉浸在这园子的美当中,颐和园真真地让人流连忘返呀!

游览心得300字篇3

今天我们去了颐和园,妈妈说这里是皇帝,主要是慈禧太后的后花园。

我们从南如意门进去的,我们先到了十七孔桥,这座桥为什么叫做十七孔桥呢,我来告诉你吧,那座桥又十七个孔,所以叫做十七孔桥。我们再往前面走了点就看见昆明湖,昆明湖的湖水清澈而又透明还很蓝很蓝,我似乎眼前全是蓝蓝的东西。我们走啊走,到了长廊。长廊是给古代的皇宫里的人走、玩、聊天的地方。

后面我们又到了乐寿堂,那里使慈禧太后住的地方,门前有两只仙鹤,两只鹿,和一个花瓶,都是铜的。往前走,就到了佛香阁,那里有一层层高高的楼梯,你站在楼梯的顶端,方圆八里之外都逃不过你的眼睛。登上阁后,阁前的石碑上写着,佛香阁始建于清乾隆年间,1860年被英法联军烧毁,光绪时按原样重建。阁结构为八面三层四重檐,通高36.44米,耸立于20米高的石造台基上,气势雄伟,是颐和园的全园的构图中心。

阁内供内铜铸金襄千手观音菩萨站像,像高5米,重万斤,为明代万历年间所造,在八根贯通全阁上下承重铁梨木擎天柱的衬托下,美丽又 庄严,熠熠生辉,有极高的文物和艺术价值。佛香阁是慈禧太后拜佛的地方。里面的千手观音,很多人在那里拜。这座建筑非常雄伟,周围还有其它建筑,有些是矮一点的白塔,后面还有一座众香界,但在高一点的山上,没有开放。真想去看看。我们从后面下来,看到有一条路去苏州街的,就到了北出口。

颐和园真是个好地方,风景优美,亭台楼阁,还有湖,就像一个美丽的大公园。

游览心得300字篇4

这个暑假,妈妈带我游玩了驰名中外的北京颐和园。

颐和园座落在北京的西郊,是中国保存最好的皇家园林,也是北京的重要旅游景点之一。我们是坐着游船去的,一路上我的心情无比激动。上了岸,我们先是顺着鹅卵石铺成的小路来到了昆明湖边,昆明湖水面静得像一面镜子,湖水绿得像一块碧玉,湖水清得可以看见水底的沙石,鱼儿在水里欢快地游着,昆明湖上有一座石桥,导游说,这座桥有十七个桥洞,所以叫十七孔桥,桥栏杆上有许多石柱,上面雕刻着大小不一,形态各异的小狮子。看着这些小狮子,我仿佛穿越到了二百年前,仿佛旁边都是宫女和太监,仿佛自己就是清朝的皇帝。

离开十七孔桥,我们继续往前走,就到了颐和园最有名的地方:长廊。长廊全长700多米,上面描绘了14000余幅彩画,是中国最长、最大、最负盛名的画廊。上面画着五彩的画,有花鸟虫鱼、人物、风景,每一幅画都栩栩如生。看着这令人赞叹的建筑,我不禁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所折服。由于长廊太长,我们的时间有限,只能遗憾地去别的地方了。

接下来我们参观了慈禧太后上朝的大殿。只见里面金灿灿的一片,还有一些叫不出名的瓷器。殿外铜鹿、铜鹤、铜狮等动物依次林立,场面非常华丽。看到这些,不禁让我想起了甲午海战的惨败,如果用修颐和园的钱去买军火,说不定中国就会打败日本,台湾等地就不会被侵占。

参观完颐和园我们恋恋不舍地离开了,这次的游览可真让我长见识了。

游览心得300字篇5

六月七号,我和妈妈一起到北京的颐和园游玩。

颐和园,原名清漪园,始建于清乾隆帝十五年(公元1750年),历时15年竣工,是清代北京著名的“三山五园”咸丰十年(公元1860年)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时同颐和园遭严重破坏,佛香阁、排云殿、石舫洋楼等建筑被焚毁,长廊被烧得只剩11间半,智慧海等耐火建筑内的珍宝佛像也被劫掠一空。 光绪十二年(公元1886年)开始重建,光绪十四年(公元1888年)慈禧挪用海军军费(以海军军费的名义筹集经费)修复此园,改名为“颐和园”,其名为“颐养冲和”之义。关于挪用的海军军费,经专家考证,一共挪用了7年,每年30万两,占全部修复费用的1/3以上。光绪二十一年(公元1895年)工程结束。光绪二十六年(公元1900年),颐和园又遭八国联军洗劫,翌年,慈禧从西安回到北京后,再次动用巨款修复此园。

到了颐和园,我就不禁地感叹道:“颐和园不愧是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!”只见华丽的屋檐下有一块牌匾,上面写三个刚劲的古文字“颐和园”。进入园内阁首先看到的是“仁寿殿”。听说这是乾隆时名为“勤政殿”,光绪时改为“仁寿殿”,是慈禧和光绪朝会大臣的场所。慈禧地位比光绪高,在场所前面有一个高傲的凤,后面是一个龙伸出一个龙爪,像一个乞丐要饭,所以这条龙叫“乞丐龙”,这就体现出慈禧太后的野心。接着,我们看到了“延年井”,听说和了这里的水可以延年益寿。延年井开凿于1903年,是帝后茶膳的专用水源。据说慈禧太后饮后活了七十多岁(后经鉴定此井中的水含有矿物质)。

然后,我们又逛了玉澜堂、永寿斋……永寿堂是清末总管太监“李莲英”在院内的住所,这里有一棵树打造成了凤的形状,这里比皇帝的住所还要好。

我们又看见了叫“青芝岫”巨石,俗称“败家石”为什么呢?因为乾隆皇帝把颐和园送给他母亲,看到这样一块好石头,就花费巨款把巨石运了进来,在要进门的时候,石头进不去。就把门拆了,把石头运进去,再把门装上。皇帝的母亲看到不高兴了,这个石头拆了我的门,破坏了我家的风水宝地,应该叫“败家石”。

颐和园放射出的光彩,足以让我们自豪地说:“颐和园,美丽的园林,是我们的!”颐和园是一颗镶嵌在广阔国土上、镶嵌在人民心头上的一颗璀璨明珠。

游览心得300字篇6

说起中国的“四大名园”,第一个跳入大家脑海的一定是皇家园林——颐和园。这不,我也久仰颐和园的大名,今日有幸来此参观。

进入颐和园,穿过一条长廊,来到昆明湖前。此时,阳光透过云间的缝隙,让破碎的光照进湖中,就像点点碎金浮在水面上,微微荡漾的湖水把一片又一片打碎的阳光融入颐和园的美丽之中。轻轻跃起的波纹跳闹着,欢笑着,像一群顽皮的孩子在一起放肆,无忧无虑,一层赶着一层奔向远方。我把手伸进湖水中,微凉的湖水打在手臂上有说不出的舒适,说不出的高兴。远处,十七孔拱桥横跨东西两岸,倒影模模糊糊的,偶尔还会泛起微波,看不清楚、看不真切。

我们爬上万寿山,最显眼的无疑是一座阁楼,走近一瞧,原来,这就是佛香阁。佛香阁建在三十多米高的石台基上,共有八个面、三层楼,约有四十多米高。登上佛香阁,园中的景色尽收眼底。从这儿看昆明湖,景色与刚才大不相同。昆明湖现在很安静,静得像一块翡翠。小船从上面轻轻开过,留下一道浅浅的水痕,仿佛是一条翡翠上的碧痕。微风吹过,水面荡起了波纹,在阳光照耀下,浮光跃金,十分好看。此时,欣赏着眼前的动人美景,微风扑面,我好像忘记了所有的忧愁和烦恼。

夕阳西下,太阳带着满怀的喜悦,缓缓归去。

游览心得300字篇7

当天才刚刚亮的时候,我们已经乘着巨大的飞机直飞北京,开始了这篇多文章组成的小故事:《北京,我来了》。

让我们踏上第一个景点吧!接下来我们要去游玩的地方是……颐和园!经过语文书上的学习,我们也了解了一下颐和园,就让我这个导游带你们去游览一下颐和园吧!

我们现在踏进了颐和园的大门,来到了一个有红色的大柱子、金屋顶的屋子前面,门上面的大牌子上面写着大大方方的三个字:仁寿殿。你在仁寿殿的前面能看到用铜做的一只铜凤和两条铜龙,铜龙站在铜凤的两边,你会有一个疑问:“为什么有两条龙?一条龙就代表一个皇上,难道这里住了两个皇上?”其实这里是慈禧太后见功臣们的房间,慈禧太后那时的地位很高,所以这就可以显示出慈禧太后的地位。

我们再来看看慈禧太后其他的地盘吧!你看到了吗?一个类似四合院的房子方方正正的竖立在那里,院子里有几颗正要绽放花朵的桃树(可能是后来种的),这里就是慈禧太后住的地方。你可别看这个院子那么简单,你进去看一看就会眼红,恨不得把这个院子和这些房子都给抢过来。

看完乐寿堂,也要看看宜芸馆哦!你看到里面的那块大石头了吗?这是慈禧太后在香山发现的,因为很喜欢,所以就派人抬到自己家里;可是石头太重,所以抬石头的工人们就把石头都到了半路上。后来有一个皇上看到了这块大石头,就用重金购买工人把这块石头一道了宜芸馆。

颐和园里还有许多景点,如果我全说出来就算讲三天三夜也讲不完,我们下次再见!

游览心得300字篇8

我同爸爸妈妈一起坐飞机来到了北京颐和园玩耍,颐和园真是太美了!

一进颐和园大门,映入眼帘的'是澄碧入镜的昆明湖。风轻轻拂过,湖面漾起了粼粼的波纹。太阳照向湖面,使湖面金光闪闪。五光四色。在湖面上,有几艘小船在荡漾,犹入一只只水鸟自由自在的浮在水面,为一望无际的昆明湖另填了几分色彩,犹如玉带明珠。湖岸边,争芳斗艳的荷花尽情的绽放。一朵朵荷花说:“我们是最美的!”游人们一边观赏一边评说,颐和园顿时热闹起来。

再往前走,那就来到了艺术长廊。长廊真是名不虚传,一共犹100多间。这儿到处都洋溢着一种古香古色的味道。

长廊的柱子上。栏杆上。天板上有着古代画家的名画,还有些题诗题词和人物花草鸟兽,栩栩如生,别有一番情趣每个小间都很别致。很生动。人们在里面欣赏诗画简直是一种美的享受。看累了,还可以在长椅上,休息一下。长廊两旁百花争艳,粉的似霞,红的似火,黄的似金,绚丽无比,一簇一簇,美不胜收。

穿过长廊我们登上半山腰,金碧辉煌的佛香阁展现在我们面前,这儿塑立着形态各异的菩萨。有爱笑的弥勒佛,有拿着净瓶的净瓶菩萨,还有贪睡的卧地佛。而最大的佛则是地藏王,他身上还镀着金子,金光闪闪。见的哦我就拜,我恭恭敬敬地向他们作仪,愿他们保佑我们全家平安快乐。佛香阁是用条形方砖建成的。古代劳动人民真是太伟大了,把佛香阁打扮得如此漂亮,那个时候没有汽车起重机,是一步一步搬上去的。站在佛香阁上,能够望穿整个颐和园。艳阳高照,青山绿水鲜花。让颐和园多了几分壮美,多了几分迷恋。

更令人注目的是十七孔桥。十七孔桥面向昆明湖正中心小岛。十七孔桥,因为桥下有十七阁桥洞,因此得名。这座桥长约58米,宽约4米。桥的扶手。栏杆上雕有各种各样的图案。特别是石狮子,大小不同。姿态各异。栩栩如生,一个个活灵活现。有的飞奔向前,有的正在嬉戏玩耍,正是独具匠心,叫人称绝。传说,这座桥是幸福快乐的象征,于是我走上这座桥。

参观完颐和园,禁不住赞叹出一句:“颐和园真是太美了,不愧为最美的园林,不愧为人民劳动的结晶,不愧为中国文化的愧宝!”

游览心得300字篇9

颐和园有山有水,有亭台楼阁,真不愧为皇家园林。

北京颐和园是清朝时期的皇家园林。风景秀丽的它,向世人展示中国皇家园林的美。

我们刚进颐和园,一座极有园林特色的,由白玉汉石砌成的拱桥就出现在眼前:石拱桥护栏雕着许许多多的龙,栏柱上雕刻着一只只威武的,形态不同的小石狮子。经过石拱桥,便看见了昆明湖。

昆明湖是颐和园一个大湖,从高处向昆明湖望去,昆明湖就像一个寿桃。昆明湖,是一个人工湖,我想,那该要用多少人力物力呀!

昆明湖周围绿树成荫,景色宜人,湖水清澈,真令人心旷神怡。

在昆明湖的北岸是一条雕梁画柱的长廊,这长廊长达700多米,有1万2千幅画,并且每幅画都没有相同的地方。

走到长廊尽头,就看见一座倚山而建的阁楼--香阁。香阁是慈禧太后游玩颐和园,在颐和园休息的地方。那里红漆梁柱,金漆木雕,金壁辉煌,里面还有不少奇珍异宝。

最后我们来到了颐和园的一个景点:苏州街。它是将江南民居生活浓缩到园内,苏州街环形而建,街的一边是古色古香的商铺,地是用花岗岩石建成的,另一边是水道,中间有小拱桥,好像回到古时。

颐和园有山有水,有亭台楼阁,真不愧为皇家园林。

游览心得300字篇10

七月的天气炎热,我们乘坐龙舟,在“慈禧水道”上驶过,前往凉爽的颐和园。

我们一边听着导游给我们讲解这条河的历史,一边欣赏河岸的风景。河岸有很多柳树,长长的柳枝象瀑布一样垂挂下来。船转了一个弯之后,视野变得开阔,不一会,就来到了颐和园。

这里的路是由大块的鹅卵石铺成的,其它地方是大片柔软的草地。

我们乘船在昆明湖上游览,湖水很平静,象一面闪耀着绿光的镜子,湖岸边柳树的倒影在水中映出绿的发亮的颜色,微风拂过堤岸,柳枝微微摆动,水面也荡起丝丝的涟漪。一丝丝云彩映在水中,在湖水中荡漾。不一会儿,就到了湖心岛,船靠岸了,我们来到了十七孔桥,这座桥有十七个桥洞,桥上的栏杆上有很多小石狮子,每只小石狮子的形态都不一样,有抱着小幼狮子的,有踩着铜球的,还有弓着身子,好象随时准备冲出去的……

我们走过十七孔桥,继续沿着湖岸边往前走,到了一个长约几百米长廊,长廊的横槛上有许多精美的画,画着人物、花鸟、风景,栩栩如生。

走完长廊,就来到万寿山脚下,一座八角宝塔型建筑耸立在半山腰,那是佛香阁。

因为时间原因,我们没能登上万寿山。离开颐和园后,昆明湖的碧水,仿佛还在我眼前荡漾……

84747